央廣網儋州8月25日消息(記者付美斌 實習生王超)“我在翻地備耕,這里要種植白玉絲瓜。”在一片鋼架結構下,羊多玖駕駛著微型挖掘機,頭頂烈日,熟練地一挖一翻,再將結成磚塊的土碾碎。
羊多玖駕駛微型挖掘機翻土(央廣網記者 付美斌 攝)
羊多玖是儋州市三都辦事處顏村村民,自從村里發展白玉絲瓜產業后,他就從外地返鄉回家干起挖掘機駕駛員工作,現在每天有200元的穩定收入。
產業振興是增強農業農村內生發展動力的源泉,是鄉村全面振興的基礎和關鍵。近年來,儋州市依托其產業優勢、政策優勢及區位優勢,積極探索鄉村振興的新模式、新思路與新機制,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推動規模化種植與養殖,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建設起綠色現代化產業體系。
為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儋州市三都辦事處顏村鄉村振興工作隊帶領村里的百姓因地制宜發展白玉絲瓜產業,在扮靚“鄉村景色”的同時,也打開了一扇扇“致富窗”,為顏村注入發展新活力。
薛運儒介紹顏村產業發展情況(央廣網記者 付美斌 攝)
“近幾年,我們的鄉村振興工作隊雖然積極帶領大家發展村集體經濟,但我們的集體經濟依然缺乏強有力的產業支撐。”顏村駐村第一書記薛運儒告訴記者。
由于顏村資源匱乏,為了改變村集體經濟薄弱現象,經過多方面調研學習后,鄉村振興工作隊了解到了白玉絲瓜耐高溫,且抗逆性強、生長周期短,從栽植到采收只需60天左右,管理好的話采摘期可達4個月,非常適宜在本村種植。于是,在三都辦事處顏村鄉村振興工作隊的謀劃下,顏村、冠英、漾月3個村的村委會決定由各自的集體公司共同出資200萬元,成立洋浦陽顏英農業種植有限責任公司,大力發展白玉絲瓜產業。
羊宜候介紹產業發展情況(央廣網記者 付美斌 攝)
顏村黨支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洋浦陽顏英農業種植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羊宜候介紹,公司與瓜菜收購商簽訂了銷售保底協議,每斤最低售價1.5元。去年12月底,白玉絲瓜第一茬瓜結果成熟上市以來,直到今年4月份采收結束,累計收入金額達50余萬元,同時還帶動了3000余人次的勞動力就業。
“公司承包了迪錫村等村的100余畝土地,不僅為村民提供了流轉土地的租金收入,還創造了施肥、采收、分揀、打包等就業崗位。”薛運儒說。自去年9月開展種植以來,企業累計解決村內1500人次的就業問題,特別是在旺季期間,一天用工就有40—50人。
白玉絲瓜種植基地(央廣網發 受訪者供圖)
“從家里出發幾分鐘就到種植基地了,平時在基地主要做施肥、鋤草、采收等工作,一天有130元。”顏村村民羊嬌梅告訴記者,她在家門口就能靈活就業,還能照顧家里,很是方便。
隨著產業不斷發展,白玉絲瓜成了村里的“致富瓜”,為百姓增收致富提供了新路徑,讓大家的“錢袋子”鼓了起來。
白玉絲瓜豐收現場(央廣網發 受訪者供圖)
當前,顏村的白玉絲瓜項目正處于新一輪的備耕階段。“我們計劃9月底前完成育苗,10月底進行種植,次年1月后開始收成,預計畝產可達七千到八千斤,盈利在100萬左右。”海南韻海園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基地技術總監陳永祥說。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顏村還成功盤活了大量閑置土地,通過將這些土地出租,4年間累計為村集體經濟帶來了約240萬元的增收。同時,根據自身實際,精心培育了香蕉、黑皮冬瓜、辣椒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優勢產業,有效促進了村集體經濟的蓬勃發展,為農戶的增產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持,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關注精彩內容